
不再分文理科!“3+1+2”模式怎么考?河南省高考综
一是明确学业水平考试的组成部分及作用。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评价内容主要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
三是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写实记录的方法,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普通高中学校利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招生计划方面:在豫招生院校按照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分类编制计划,并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置选考科目要求,省教育考试院将汇总整理各在豫招生高校的选考科目要求,及时提供考生参考。考生在确定选考科目时,要结合个人学业、兴趣、特长和专业志向,学其所好、考其所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避免盲目性、功利性的选考、选专业。
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责编:赵惜辰 审核:贺心群
河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委员吕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新高考“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河南新高考不分文理 “3+1+2”模式详解
来源:大河网综合河南省教育厅 记者:朱丽文
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模式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特长、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1种固定组合。
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河南高一新生一定要看!这场高考综合改革与你有关
二是明确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科目。合格性考试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
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三是明确招生录取方式。自2025年起,在我省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要根据学科专业需要,科学合理设置选考科目要求,提前向社会公布。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按照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别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省教育考试院权威解读河南高考招生录取四大变化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刘刚在回答记者问题时指出,改革后的河南省招生录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
二是明确考生总成绩构成。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中语文、数学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外语科目满分150分,其中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我省2025年、2026年仍延续现行计分办法,自2027年起听力成绩计入外语成绩总分。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再选科目使用等级转换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批次设置方面: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进一步扩大考生的选择范围,不以批次把学校分层、把学生分类,体现了教育公平,代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方向。